本文章共2834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子子呢呢盆盆碗碗 如果你想说中卫话,教你个简单的诀窍:那就是多用重叠,多加“子呢”。中卫话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许多词都有重叠:如盆子,叫盆盆子;碗,叫碗碗子;剪子,就叫剪剪子。如果想说我站一会儿,中卫人就说:我站站子!还有“看看子书、跳跳子舞、睡睡子觉”;如果表示对小孩亲昵的话,中卫人就会说:看个书书子,跳个舞舞子、睡个觉觉子。还有“呢吆”的普遍用法,听起来有些元杂剧的遗韵:比如,你吃呢吆?意思是你吃还是不吃;你走呢吆?就是你走还是不走。带有元杂剧味道的还有“兀”的用法。这是个指示代词,指与说话者距离较远的人或物。如:兀个人别是个当医生的。兀呢,就是那里;兀些,就是这些;兀个,就是这个。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就是阿们,阿在这里是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是复数,也可以是单数。这个词读准了,离中卫人就近多了。 还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词缀,放在一句话的末尾,就增加了几分趣味。如“象的”,表示一样,相似。“别就笨得像个驴象的”,还有“兀个人长得尖嘴猴腮,脱模像个猴象的”。还有“巴唏”,表示……之类。如:“你回到家里不要光耍,也帮大人提个水,买个菜巴唏。”“你从街上回来动了买上两把韭菜调个饭巴唏”。 《大话西游》与中卫 要想触摸到方言的真谛,应该听听当地人吵架。中卫话骂起人来相当形象,用“稳、准、狠”来形容,一点不夸张,意思就是这骂人骂得既贴切本人,又入木三分,还能营造气氛,相当地过瘾。当然,“打架无好手,骂人无好口”,在这里不太方便将太“兀个”的话写出来,但是可以给大家提供几个经典词语:爹们、乱孙子、该应的(活该)、半仙、龟贼、搐鼻子骡子骚叫驴、给个颜色染大红、贼嘴狼牙、日鬼捣棒槌、瘸腿浪鸭子……等等。以上只是个别词语,如果能连起句子,则会形象很多。比如,骂一个人做事不妥,可以说:兀是个半仙么。引伸义还有说“仙活”,就是做事不牢靠、靠不住。说一个人爱撒谎,不可信任,就说:你这个松,一天介贼嘴狼牙的,也不知道在哪呢日鬼捣棒槌着呢,真是东门上说话西门上等呢。可能的话,如果能听到两个中卫老乡真刀真枪地“干一架”,那真是一部活字典。 据说,在宁夏的大学里,莘莘学子们把中卫话做了新的演义,使之具有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将《大话西游》中那段经典台词改用中卫方言来编辑,说出来让人喷饭。全文如是:“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情感放在爹们面前,爹们没有管三,直到有一天,爹们失去它的时候,后悔得爹们扣腔子,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爹们再来一次的机会,爹们会对那个丫头说,爹们就是喜欢你。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期限的话,那爹们就给你整个一万年玩玩。”这恐怕是后现代的中卫方言了。 西北第二民院中文系教授林涛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他对中卫方言做了多年的研究,当是此方面的权威人士。林先生在自己的专著《中卫方言志》中,高度评价了中卫方言,称之为“方言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动,加速了中卫方言的变异,青年人的口音已经向普通话靠拢。所以,林先生所做的工作是对中卫方言文化遗产的及时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