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青年男女的结合还得经人牵线搭桥,最通行的方式是“相亲”。爱美是人的天性,谈婚论嫁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更需要彰显自己的优点,掩饰身上的缺陷,以求得对方欢心,有人竟因此留下笑柄。于是,当年“老南京”经常会拿这些在相亲时自炫的年轻人“咂味儿”。 且说有一位姑娘人长得不差,可惜不慎跌落了一颗牙齿,被人耻笑为“豁牙巴”。这牙掉得真不是时候,姑娘正待相亲,镶牙已来不及,只得听从媒人的主意。于是在对方问话时,姑娘巧妙地应答———“姑娘贵姓?”“鲁。”“今年多大?”“十五。”“属什么?”“猪。”“家住哪里?”“平江府。”“喜欢吃什么?”“豆腐。”“有什么爱好?”“跳舞。”一溜的“合口呼”,嘴唇死活不张开,掩盖了缺落的牙齿。 巧的是,相亲的小伙也少了一颗牙,好在已过了一段时间,为了相亲赶着去镶了颗金的。那时认为金牙贵重,张口就金灿灿炫人眼,既好看又露富,小伙便趁着回答问话时大大自炫了一下———“先生贵姓?”“季。”“多大岁数?”“十七。”“属什么?”“鸡。”“喜欢吃什么?”“蜂蜜。”“家住哪里?”“大影壁。”“有什么爱好?”“看戏。”一色的切齿音,翘着嘴唇。 事后有人编出一则歌谣,上句是:“姑娘本姓鲁,属猪年十五,家住平江府,跳舞吃豆腐。”下句是:“小生本姓季,属鸡年十七,家住大影壁,看戏喝蜂蜜。” 夫子庙平江府、珠江路大影壁是土生土长的“老南京”聚集的住宅区,这则民谣用纯正的南京方言读来别有意味,格外逗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