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幽默笑话 笑话幽默 笑话书籍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书籍《密涅瓦火柴盒》(意)翁贝托·埃科 著,李婧敬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密涅瓦火柴盒
埃科这老头儿!

这本《密涅瓦火柴盒》是埃科在《快报》周刊专栏的随笔集子。虽然其中有一些文章关乎意大利的时政,并且很多人名和事件作者都还没有注释,但是这些时评却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事实,而不只是在意大利。然而本书的精华在于非时政类的调侃文章,如《为什么》《我们如何笑对死亡》《如何能够妙笔生花》,埃科真的是让人感受到与民同乐的调侃天才,令人捧腹不止。

密涅瓦火柴盒,翁贝托·埃科,李婧敬   翁贝托·埃科在《快报》周刊上开设了专栏,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本书收录了他跨度十年的专栏文字。标题“密涅瓦火柴盒”是指一种装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纸制小盒。埃科常常利用火柴盒背面记下他在火车上、酒吧中...
作  者: (意)翁贝托·埃科 著,李婧敬 译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1
  • 字  数: 259000
  • 版  次: 1
  • 页  数: 460
  • 印刷时间: 2009-10-1
  • 开  本: 大32开
  • 印  次: 1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532748020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文学 >> 外国随笔

内容简介

  翁贝托·埃科在《快报》周刊上开设了专栏,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本书收录了他跨度十年的专栏文字。标题“密涅瓦火柴盒”是指一种装有密涅瓦牌火柴的纸制小盒。埃科常常利用火柴盒背面记下他在火车上、酒吧中、餐厅里的见闻,或是欣赏商场橱窗、逛书店时闪过的一丝灵感。
  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银河的阴暗面、我深爱的河岸、映照肺腑之言的绝顶好镜、飘散在宇宙间的万物、纵使是白费口舌、油煎猪蹄的酱汁、就让我自娱自乐吧、不断前行的伟大命运,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媒体、科技、艺术和宗教等各领域。
  全书一共收录了作者135篇文章,每篇文章的篇幅为2000字左右,短小精悍。作者在针砭时弊的同时,采用的是一种轻松调侃的笔调,天马行空,信手拈来,见解精辟,融合了幽默和思考,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在捧腹之余掩卷深思。

作者简介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版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 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目录

前言
银河的阴暗面
人口迁移
战争、武力与正义
流亡、拉什迪和地球村
帝国覆灭的代价
晚餐时刻,绞刑直播
纽约,纽约,美丽的城市!
“撒旦的犹太教堂”和《犹太人贤士议定书》
再论“撒旦的犹太教堂”
身体与灵魂
政治正确还是政治狭隘
一场诉讼
科索沃
我深爱的河岸
 喷泉广场上的马泰奥蒂
 谁给安德雷奥蒂投了票
 电视之争为哪般
 抵抗运动的双面色彩
 清一色右派
 我的墨索里尼颂
 安放炸弹的若干理由
 间谍
 赞颂“旺代”,缅怀“萨洛”
 旺代,卡尔迪尼和红花侠
 最新消息
 拿破仑凯旋滑铁卢威灵顿落败回老家
 科拉多与当今国情
 幽灵的回归,哦耶!
 柯尔多究竟是哪派
羞耻啊,我们居然没有敌人!
海岛度假小记
这些凯尔特人曾是谁
博西不如我,不是高卢人
最新消息:布雷佐里尼逃亡国外
忆金吉·罗杰斯
归来吧,萨伏依家族!
伟大的八十年代
读懂历史年表
迪·贝拉、科学与多数派
注意:本文纯属无稽之谈
映照肺腑之言的绝顶好镜
庸俗之词何以脱口而出
专业水准
 姑娘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美国大学中的新霍梅尼主义
 上演《马耳他的犹太人》
 关于足球的倒错心理
 爱德里克,还是爱中庸
 八卦曾是严肃的
 拉杆箱究竟为何失衡
 雪茄:一种标志
 为何举行反儿童色情犯罪大游行
 城市心理小议
 小议民风之败坏
 星期天去做弥撒
 拍名人照片,有必要吗
 一场成功的海难
 克林顿上过哪所教堂
 隐私权教育
 民主如何摧毁民主
 隐私权与监外服刑
 有谁貌似杰拉尔·菲利普
飘散在宇宙间的万物
纵使是白费口舌
油煎猪蹄的酱汁
就让我自娱自乐吧
不断前行的伟大命运 

书摘插图

  人口迁移
上个星期二,当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用大块篇幅报道佛罗伦萨所面临的紧张状态时,《共和国报》上则刊载了一幅布奇①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轮廓,一个是显得巨大无比的非洲,另一个是小得可怜的意大利,而旁边的佛罗伦萨则是微乎其微,甚至都无法用一个小黑点来表示了(下方写着:“这里需要更多的警察”)。《晚邮报》上的一篇文章概括了我们的星球在自公元前四千年到今天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气候变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陆的肥沃或贫瘠会逐步引起人类的大规模迁移,从而让我们的地球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同时也创造了这些我们可以直接了解,或是通过历史再现而间接了解到的文明。
今天,面对着所谓的“非欧盟成员国人口”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委婉的说法,而且正如我所提到过的,瑞士人和来自美国得州的游客也应属于此类人群)——这个令所有欧洲国家备感关注的焦点,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我们是不是正面临着一种移民现象。所谓移民现象,是指数以千万计的居民从一个人口过剩的国家前往另一个国家生活(例如澳大利亚的意大利人)。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国理所当然应该根据自身的接纳能力对移民的流入进行控制。一方面,他们有权逮捕或驱逐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移民,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义务逮捕任何危害社会者,不管那些危险分子是本国的居民,还是来自大国的富有游客。
但在今天的欧洲,我们所面临的却根本不是移民涌入的问题,而是一种人口的迁移流动现象。这种现象完全不似日耳曼人侵略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时那样残暴,也不像阿拉伯人的扩张(在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往麦地那之后)那样猛烈,同时也没有那些深色皮肤的亚洲人沿着现已沉没的地岬向大洋洲或是美洲进行不定向迁移时那样缓慢。这种迁移是地球历史上的又一个篇章,它描绘了迁移的人流是如何促使各种文明形成或消解的过程。最初,人类是由西向东流动(但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之后又由东向西,继从印度河源头朝赫拉克勒斯之柱②的千年迁徙之后,又是历时四个世纪的从赫拉克勒斯之柱向加利福尼亚和火地岛的迁徙过程。
如今,人口的流动已经不太容易察觉。表面上看,迁移就是一次飞机上的旅途,在警察局外国人事务办公室里停留的片刻,或者是~次偷渡。这种迁移却经常是由干旱、饥渴的南部朝北部进行,因此看上去像是移民,实际上却是人口的流动,是一个重要性难以估计的历史事件。它不似牧民的游牧,凡是马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种迁移是非常谨慎而温和的,但只需要几十年,而不是几百年或几千年。和所有的人口迁移行为一样,当今的人口流动最终必然会导致迁移目的地的种族重组以及习俗的变更,还有无法避免的各个异族通婚。继而当地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都会改变颜色。正因如此,当年为数不多的诺曼人才能在西西里岛上留下金发碧眼的种族。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常令人生畏,至少在某个历史时期是如此。一开始,人们会阻止这种流动,例如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就曾四处建立壁垒,并派出大规模的军团去镇压那些逐渐逼近帝国的不速之客;后来,他们与第一批定居下来的外来人口签订了协议并加以管制,于是,所有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公民就都拥有了罗马帝国的国籍。罗马帝国衰亡之后便形成了所谓的“罗马一蛮族王国”,而这些王国则正是当今欧洲列国的起源。今天,我们骄傲地说着各自的语言,并拥有各自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统统这些都源于当时的蛮族王国。如果我们在伦巴第①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看到这样一些类似于意大利语的地名,如乌斯马特、比安德拉特之类,我们也许早已忘记这些词语都有着早先欧洲北部伦巴第式的词根。再举一个例子:那些经常浮现在意大利中部居民脸上的伊特鲁里亚②式微笑又是从何而来呢?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无法阻挡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崭新的“非欧”文化时期的到来。
一九九○年
战争、武力与正义
这世界上存在正义的战争吗?两个星期以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思考。然而在该问题上,却存在一种错误的思维,就好比要讨论两条平行的直线究竟是不是比一个平方根更加沉重一样。于是我试图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述出来。我们知道,武力是个坏东西,但究竟存不存在不得已而使用武力的情形呢?请大家注意,“不得已”并不等于“正确”与“好”,比如从生理角度来说,砍掉一个人的腿是不对的,但如果是为了治疗癌症,那么截肢就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
其实大部分不主张使用武力的人也同意存在不得已而使用武力的情形:即使是耶稣,在面对圣殿广场上商人们的丑恶行径时也采取了非常粗暴的行为①。除了启示性的宗教,自然的道德法则也告诉我们假如有人要袭击我们、我们的亲友或者是任何一个无辜并且毫无防备的人,我们理所应当要进行武力反抗,直到危险消失。因此,我们说反抗是一种“正当”的武力,也就是说当一个民族被他人的武力所压迫,或面临无法忍受的暴政时;这个民族的武力暴动就是情有可原的。毫无疑问,面对某个独裁者的侵略,整个国际社会以武力来回应也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问题就出在“战争”这个词上。这个词与“原子”一词很有些相似,“原子”既可以用在古希腊哲学中,也是当代物理学的名词,但同是这个词,在两种情境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它曾经用来指那些不可分的微粒,但在今天,它指的却是一系列粒子的集合体。如果有人用物理学中的“原子”概念去解读德谟克利特②的作品,或是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概念去理解当代物理学书籍,那么他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现在,我们来看看“战争”这个词,如果我们把布匿战争③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较,就会发现除了都有人员伤亡之外,这两次战争实在没有太多共同之处。本世纪中期的“战争”现象,无论是从其席卷的范围、造成的后果、可控制性以及对未参战国居民的影响来看,都与当年拿破仑的战争不可同日而语。总之,在过去,一场针对压迫者而不得已采取的武力行为经常体现为枪林弹雨的战争形式,但在今天,类似的武力战争或许不仅不能遏制压迫者,还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在最近的四十五年中,我们曾经历过另外一种用于遏制某个“压迫者”(我之所以这样谨慎地用词,是希望我的看法能够让美苏双方都可接受)的形式,即冷战。之所以进行冷战,是因为斗争双方都认为刀枪之战对于“好人”没有任何好处,然而,这场冷战还是十分可怕、恶劣、充满了暴力威胁和局部的暴力行为。冷战是第一个例子,让世界觉察到战争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冲突总是以一方的胜利和另一方的失败而告终(除了少数诸如“皮洛士的胜利”④的战争),然而现代战争则完全不同。如果在一个月前有人问我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代替枪支炮弹去对付萨达姆,我会这样回答:只要采取一种严格甚至严酷的“冷”遏制手段,配合一些小规模的边境战役,以及通过紧急立法来实现的监控系统就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任何西方企业家,只要向萨达姆出售过一星半点的武器图纸,就要受到无期徒刑的制裁。这样一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萨达姆的攻击和防御武器就都会大批量落伍。当然,这个办法只能算是事后聪明了。
生活常理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拿着刀来袭击你,那么你至少有权利用拳头来回应他;但假如你是“超人”,并且知道自己一拳能把敌人送上月球,把我们这颗卫星撞个粉碎,并会引起重力系统倾斜,火星与水星相撞等诸多后果的话,那么你可要三思而后行——或许你将引起的重力系统灾难正是你的敌人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倘若真是如此,你可千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啊。
      一九九一年
  流亡、拉什迪•和地球村
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部关于受迫害者的社会史。伊塔洛•梅鲁①曾写过一本相当不错的著作,讲述迫害与排挤的历史,但我所指的却不是这类作品,而是那些描述从迫害者的鞭笞下死里逃生,走上流亡之路的受迫害者命运的书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流亡者的历史是非常痛苦并且屈辱的。比如但丁,尽管他的命运最终还算不错,却也品尝到了“别人家的面包味道是多么咸”②的滋味。再比如焦尔丹诺•布鲁诺,在被敌人抓捕并迫害以前,他曾在国外受到相当的尊敬,但也常常遇到那些试图诋毁和陷害他的人。更不用说马志尼③了,本已郁郁寡欢的他在流亡途中变得愈发憔悴不堪。
本世纪以来,流亡者的命运似乎开始好转。一方面,流亡者身上似乎笼罩着一种忧郁且不羁的魅力,就像那些该死的诗人和可恶的美学家一般:直到上个世纪,这两类人的境遇都还极其悲惨——住在阁楼里,或身患肺结核;但在本世纪,他们却变成了抢手货,被众多大家族和文化基金会争相邀请到各类晚宴、游船航行以及一些带有反叛色彩的会议等场合中。
  ……

在线购买: 市场价:29.00 元 会员价:26.20 元(折扣:90%) 节省:2.8 元 购买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书籍《困难有助--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
书籍《犹太人思考术》(美)邦德 著,晴天
书籍《毛都被拔光了》冷笑话特勤组 编绘,
书籍《下面没有了-马桶伴侣之疗伤冷笑话》冷
书籍《呸血你个型》冷笑话特勤组 编绘,宁
书籍《逗你玩系列6——精武门之:霍元甲》韩
书籍《百问百答 8 青春期与性 我的第一本爆
书籍《汉化吧,喷火龙(囧囧有神的爆笑文
书籍《爱的历史》(美)克劳斯 著,杨蔚昀
书籍《女孩故事(全彩注音版-语文新课标推荐
书籍《古典文化必读系列-中华上下五千年 下
书籍《古典文化必读系列-中华上下五千年 上
书籍《犹太人奇异思想》(美)托卡耶尔 著
书籍《犹太格言集》(美)托卡耶尔 著,李
书籍《犹太五千的智慧》(美)托卡耶尔 著
书籍《如何赢得人心:赢得人心的36条心理学
书籍《走路,救救我吧!》(韩)李承宪 著
书籍《社火》王博艺 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书籍《观生》曾楚桥 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书籍《苦女寨》欧阳月明 著,中国社会出版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笑话幽默 笑话书籍